网罗天下体育资讯

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你了解多少?

  • 时间:2024-05-05 09:34:00|
  • 来源:nba录像吧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是由身体、技术、战术和心理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即受到综合竞技能力全面均衡发展的制约。 在现代重大国际比赛中,运动员依靠某种特定的竞技能力(如良好的形态条件、突出的力量、熟练的技术)取胜或名列前茅的情况越来越少见。 如果某一决定因素的水平较低,就会限制其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和发挥。 这就是日本根本勇制作的“水桶模型”想要在视觉上表达的关系。 可见,心理因素是“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篮球运动员的主要心理素质

针对不同的体育赛事,应根据赛事特点和运动员的个性选择有针对性的心理因素,对运动员进行强化训练。 篮球是一项集体竞技项目。 “心理素质”不仅体现运动员的人格能力,而且体现整体结构的能力。 只有当篮球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达到最佳表现时,才能实现整体结构的最佳组合,产生强大的作战功能。

篮球运动的主要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意志品质和情绪稳定性。

(一)意志品质

意志是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行动,通过克服困难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强度是不同的。 构成人的意志的一些相对稳定的方面就是人的意志的品质。 意志品质的特点是独立、果断、坚定和自我控制。

篮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主动性;2. 2、独立性; 3、坚韧。 主动性和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自信、意志坚强、不服输; 第二,能够独立思考和有独立的意见,敢于承担责任,相对于比赛中所承担的责任具有创造性的态度。 坚韧表现在:实现目标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篮球比赛所需的各种心理能力必须通过意志的行动来表现。 坚强的意志应该是体育精神的典型特征。 运动员的意志和素质对比赛的胜负起着重要作用。 意志的品质产生人的毅力。 意志坚强的人,在比赛中落后时不会灰心,在失败时也不会气馁。 他们能在紧张的紧张气氛中勇敢顽强,全力战斗,展现出非凡的身手。 但意志力和素质较弱的选手,在比赛双方紧张、体力消耗的情况下,会变得信心不足、整体不协调。 他们的速度会由快变慢,勇敢会变成僵硬。 他们表现出心理紧张、缺乏努力; 有的急于求胜,急躁,忙碌中犯错误; 有的甚至在罚球时命中率很低。 这都是由于比赛过程中遇到各方面的困难和障碍篮球训练心理,处理不当,意志力不够坚强造成的。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气质和性格的综合体现。 因此,加强运动员意志素质的培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2)情绪稳定

运动员最佳心理状态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最佳情绪状态。 篮球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情绪方面,是影响动作效果和比赛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 在心理学中,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它包括刺激情境及其解释、主观体验、表达、神经过程和生理唤醒等。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是心境、激情、压力和挫折。 运动员的情绪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1.情绪的强度高,即情绪紧张程度最高;

2、情绪变化多样,即情绪体验多种多样、多种多样;

3、情绪两极分化,即积极与消极、肯定与否定的对立。

情绪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必须适度。 太高或太低都会使局势陷入被动。 当不利的情况发生时,人会出现两种反应:一是反应异常,会引起情绪紧张、动作异常,削弱活动效果;二是反应异常,会导致情绪紧张、动作异常,削弱活动效果; 另一种是正常反应,关注当前的情况。 活动不受其他事物的干扰,从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运动员必须正确应对不利因素,调节和控制情绪,保证技战术的正常发挥。

从心理和情感的角度来看,情感受到自身兴趣和性格的影响。 运动员在篮球比赛中常常被强烈的成功欲望所激励,但有时他们也无法摆脱失败的负面情绪。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情绪随着比赛的起伏而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动作。 压力和沮丧是篮球运动员的两种主要情绪状态。

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异常行为,如动作畸形、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改变、运动效率下降等,都是压力过大的表现。 压力过大时的负面情绪会夺走他们的心理能量,常常导致失败。 在一些强烈刺激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过度的压力,导致运动员情绪变得被动。

在运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一些运动员由于主客观原因,训练或比赛成绩下降,出现抑郁、沮丧、悲观的情绪状态。 这就是所谓的心理挫败感。 造成运动员心理受挫的客观原因:如在训练或比赛中不受重用、运动员之间、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的人际矛盾、裁判不公和伤病等;主观原因包括:个人需要与体育运动集体利益的冲突等。球队技战术水平与场上角色不匹配、达不到自己的成功标准、事先行动计划失败、性格软弱、耐挫折能力差等。

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随时、随时都可能遇到挫折,但挫折并不总是对心理和行动产生负面影响。 相反,它能够对锻炼你的坚强意志、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你的技战术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果运动员遭受的心理挫折过强,就会导致运动员情绪低落,降低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我们必须特别关注其负面影响。

2、比赛中的心理训练

(一)赛前心理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赛前心理训练的任务是为比赛做好心理准备,克服心理不适应,提高比赛自我调节能力,为比赛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游戏。 赛前心理训练包括:

(一)了解比赛双方队员技战术、性格和心理状态的基本特点,制定赛前心理训练的具体任务和实施纲要。 训练大纲要根据对方球员的情况以及对方可能出现的战术和相应的心理状态,结合我方的战术和人员部署,以及队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心理训练的内容,心理默契,以及他们能享受到的实际心理负担。 对双方的心理影响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战术。 教练员若能深入分析,把握双方心理倾向和战术意图,做好心理负荷充分准备,就可以处于主动有利的位置,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增强抵御对手心理的能力。压力。

(2)根据运动员的心理状况进行模拟比赛心理训练非常重要。 由于模拟比赛与正式比赛的环境条件相似,不仅可以提高技术动作、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的适应性,还可以进行集体心理训练。 模拟比赛中,应重点训练队员对比赛形势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彼此的心理配合和调节能力。 对于模拟比赛中暴露出的心理障碍,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调节措施予以纠正,并进行修复训练。 尽可能记录和收集模拟比赛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反应,并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调节实验。 要突出心理训练因素,注重心理调节,加强心理疏导。

(三)教练员应对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主要心理障碍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 即针对不同的心理障碍,训练他们学会放松和调节自己,调整注意力,锻炼自控力,从而提高心理素质。 ,发挥心理优势,树立克服心理障碍的信心,用长处弥补短处,发挥心理功能本身的主导调节作用。

(4)准备心理调节方法。 比赛前要充分预判比赛中的情况,制定应对各种情况的心理调节方法,并认真学习做到熟练,为比赛中的应用做好准备。 心理调节方法的储备必须有针对性,以备比赛时运用。 心理调节方法的储备一定要有针对性,防止比赛时措手不及。 这是一种策略性的心理训练措施。

(五)注重比赛中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包括比赛信心、战术思维等方面的心理训练。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在一般心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的实践心理训练,形成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特殊心理素质所形成的完整的心理素质结构。 个人心理素质因素无法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赢得比赛。 为了正确判断体育运动的心理素质,可以在赛前采用心理测量方法测试各种心理指标,从而为培养比赛的最佳心理状态提供客观依据。

(六)做好适应比赛环境的心理训练。 在临近比赛的时期,安排运动员到靠近比赛场地的地方进行现场训练是很重要的。 然而,仅仅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是不够的。 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心理训练,如采用主动睡眠方法、创造比赛环境适应方法、气功健胃消化方法、性格训练方法等,主动改变生活、训练和心理。 习惯并加强自我主动调节,缩短适应过程,提高运动员对人格冲突的适应能力。

(七)赛前心理训练,储备体力。 赛前的力量储备是心理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 没有足够的力量储备篮球训练心理,运动员就会失去比赛的物质基础。 比赛前要适当调整运动训练负荷,增加营养和休息,开展文娱活动作为积累生理和心理能量的措施。 同时还需要心理训练的方法,减少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其中,赛前心理放松训练是消除心理负担、储备体力的关键。 我们不能简单地依靠自然休息。 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调整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

(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训练

(一)赛场心理调节训练。 比赛期间心理训练的任务是在比赛前养成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场上双方心理状态的变化采取心理调节方法。 比赛过程中有很多心理调整。 例如,当对手改变战术时,往往会引起运动员的心理不适; 而在比赛过程中,当双方比分交替上升,场上局势发生较大变化时,运动员就会受到影响。 造成某种心理障碍等,这就需要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内心的变化,准备各种心理调节方法,以备随时使用。 如果每个运动员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教练只需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即可。 这需要长期的心理训练,特别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形成特殊的心理关系。

现场心理调整的一些例子:

①现场运动情绪的调节——增减强度、改变消极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等;

②现场排干扰——消除现场外部干扰,主要是特殊技能、战术动作和配合的专门化。

③知觉调节——对特殊球感、节奏和时机协调性的知觉练习或形象记忆。

④战局恶化时的心理应急调整——果断决策,运用准备好的战略、战术等;

⑤ 身体或精神疲劳或疼痛时的“耐受阈值”调整——降低疼痛敏感度、改变注意力焦点、分散恐惧等。

(二)赛场身心恢复训练。 比赛是对运动员体力和脑力的考验,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脑力。 尤其是那些两队实力相当的比赛,消耗就更大了。 因此,在比赛过程中,利用比赛间隙恢复身心非常重要。 教练员必须及时运用精神放松、注意力转移等心理调节措施,加强运动员精神能量恢复训练,这是坚持比赛、获胜的可靠保证。

(三)赛后心理调节方法

(1)身体、技术、心理综合康复。 一场游戏消耗巨大的体力和脑力。 由于自身能量供给不足,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的质量就会降低。 因此,赛后的心理恢复训练是全面的。 主要方法仍是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应结合具体对象的特点和身心技战术的变化,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缓解赛后紧张情绪。 伴随比赛的运动情感并不会随着比赛的结束而消失。 有些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冲动情绪往往会在比赛结束后延续。 例如,如果他们在游戏中失败了,他们就会对别人生气并推卸自己的责任; 有些运动员会因为赢得比赛而得意忘形。 他不会听取好的建议,并把提建议的人视为嫉妒,或者因为受到赞扬而变得傲慢等等。这种紧张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不仅持续消耗着运动员的体力和精神力,还让他们长期无法恢复正常,依然深陷自恋之中。 为了解决比赛后留下的紧张情绪,可以采用放松、转移注意力、改变观念等方法。 总之,必须有意识地采取心理训练措施,不能心存侥幸。

(3)赛后自我形象的修复。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形象随着战斗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当他们获胜时,他们往往会过分夸大和美化自己,用理想取代真实的自我形象。 输了就缩小自己的形象,扭曲自己的形象,缺乏客观、真实的评价。 赛后自我形象修正的任务是:在心灵中恢复真实的自我,去除不真实的成分; 提升前者并抑制后者的自我形象的优点和缺点; 同时,在实战中不断树立新的理想发展形象,使运动员不断提高精神状态,全面发展。 常用的训练方法有想象练习法、想象力训练法等,前者是整个自我意象的内在表现过程,后者是意象中个别成分的修复训练。

三、结论

总之,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是不可预测的。 我们只能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现象,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研究,掌握运动员心理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篮球训练心理,运用心理的力量,调动心理的积极因素。 ,促进运动员技战术和体能水平的提高。

相关标签